2015年2月22日 星期日

終極打大佬 之 TPC...

Total Patient Care 全人護理 (TPC),是學護生涯最終的臨床考試。這也是三年間最困難的一個考試。只要渡過了,距離成為真正的註冊護士也不遠了 :)

在二年級下學期的那次實習,我需在實習的內科病房應考這最後的畢業試。本來應該在三年級的時候才應考,但因為考期的緣故,我需提早應考 TPC...

在這考試中,學護需照顧病人一個早上,為其作出護理評估及身體檢查,找出病人在身心社靈四方面的需要,再向老師作出詳細匯報。然後針對病人的需要,為其制定護理計劃。當天有關病人的大小事務 --- take obs 度高 磅重 睇 lab result 跟treatment 大小二便 walking exercise 打針 派藥 搽藥膏 聞puff 寫牌板 inform houseman 簽藥 off藥 交更 還有無窮無盡的事 等著學護去完成......

藍天一向以「黑仔」聞名,小至上班大至日常生活甚至連考試也不例外。雖然考試已經過去了好一段時間,但考試那天的驚險,小學護至今仍瀝瀝在目..... 幸得有病房各位的幫助,雖然驚險但也總算順利取得合格了。

整個考試的準備過程,也讓我急速成長了很多。接著會和大家分享我準備考試的過程和考試那天的驚心動魄,敬請留意 :D
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- - - - - - - - - - - - - - - -

半桶水學護戰鬥記 Facebook Page:

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

她們的青春 --- 紅斑狼瘡症

青春,是一生最美好的時光。盡情的渾發汗水,為着未來不斷打拚;遇上了一個個好友和那個他,和他們一起享受著平凡的幸福。但她們的青春,卻要與疾病搏鬥,共渡餘生…


紅斑狼瘡症 (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, SLE),泛指系統性紅斑狼瘡,是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。醫學上暫時還沒有根治紅斑狼瘡的方法,只能靠藥物控制病情。患者以年輕女性為主,她們往往臉泛紅疹,鼻樑和兩邊臉頰會出現紅斑 (malar rash),看起來像被狼咬過一樣,故被稱為紅斑狼瘡 (lupus 是狼的拉丁文, erythematosus 是形容面上的紅斑)。網絡紅人杜小喬最近也公開自己患上了紅斑狼瘡症。

除了面上的紅斑,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也讓她們的面看起來極度浮腫 (moon face);日常不能曬太陽,因為有機會讓紅斑狼瘡病發;關節炎讓她們痛苦不堪;想要和那個他組織自己的小家庭,卻要面對懷孕時的風險… 她們的病情時好時壞,輕則面長紅斑關節發炎,嚴重起來全身器官功能也會受到影響,甚至死亡。


這是一生的戰鬥。當中的辛酸,大概只有她們明白… 每次遇到年紀相約的紅斑狼瘡病人,心裡也會覺得很酸... 如果,患上 SLE 的是我,現在的我究竟會是怎樣的一個人?還能繼續學業嗎?還能繼續追逐自己的夢想嗎?還能享受著青春的美好時光嗎?

遇過最年輕的 SLE 患者,只有七歲。曾經,也在病房遇過因為 SLE 影響腦部而出現幻覺、並患上抑鬱症的病人。即使近年出現新的生物製劑可以幫助她們控制病情,但昂貴的費用(相關藥物在醫管局屬於自費藥物),卻讓她們未必能夠開始療程。

這每每提醒了我,要好好珍惜青春最美麗的時光,因為這得來不易。能夠盡情燃燒青春,為著自己的夢想奮鬥,真的好幸福...

但即使如此,我曾遇過的每一個她們,也總是笑口常開,因為她們知道怨天尤人已經無補於事;她們,甚至常常用笑容去感染身邊的人,讓大家也感到快樂。患病的她們,甚至比起健康的我們更要快樂。即使很辛苦,她們依舊盡力享受青春,享受愛與被愛的感覺。在她們身上,我看見了世上最美麗最耀眼的笑容。我也要向她們好好學習呢,一起笑口常開吧~ :D


2015 許下的其中一個願望是,希望 SLE 的病人們每個也可以開開心心的與狼共舞:)
也希望政府會批出更多的資源,去幫助這班年輕女孩們接受應得的治療。
記住笑多 d,休息多d,對個病先會好架~ :D 一齊加油為夢想為青春奮鬥 :D
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- - - - - - - - - - - - - - - -

半桶水學護戰鬥記 Facebook Page:

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

醫生的無力感

上次,曾說過作為學護,關於生死,我感到無從為力的三個個案。(詳見:無力感
這次和大家分享的,是讓實習醫生朋友也感到很無力的一件事…
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- - - - - - - - - - - - - - - -

三個月前的一個晚上。
實習醫生朋友被傳召去看一位身患末期血癌、情況轉差的病人。

一面憂愁的病人家屬圍在病人床邊。朋友表示身份,並為病人作出簡單檢查。
當時,病人情況很差。維生指標顯示,病人距離死神只差一線…
病人家屬亦已簽署表示不予搶救*的表格。
(*不予搶救: 在醫院內稱為 Do Not Resuscitate (DNR) / Do Not Attemp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(DNACPR),適用於病情難以逆轉、生存機會渺茫的病人。主診醫生會和病人/病人家屬取得共識,於病人心肺停止時不予搶救,讓病人安詳離世。)

眼看着病人面露出極其痛苦的表情,家屬請朋友為病人注射嗎啡止痛針*。
在較早前,主診醫生亦已指示可於有需要時注射。
看著病人受苦,朋友心裡很想注射止痛針,為他舒緩痛楚。
但眼看着病人極不穩定的維生指標,他懼怕了。
(*癌症病人常常會感到痛楚,主要是由於腫瘤對其他組織的擠壓和入侵所引起。曾有文獻說過,末期癌症病人感受到的痛,能比得上分娩時的痛楚。醫生會視乎情況,處方強度止痛藥物如嗎啡等等。雖然嗎啡是極有效的止痛藥,但副作用亦同樣顯著,需審慎決定是否注射。)

他害怕,把嗎啡注射了以後,本來已經危殆的病人心臟會馬上停止跳動。
他害怕,家屬們承受不了注射嗎啡後病人離世的打擊。
他害怕,他承受不了這責任。

在減輕末期病人的痛苦和維持短暫的生命之間,他的心不斷掙扎。
他,最後選擇了不注射止痛針。
病人,在兩小時後帶著痛苦離開。

可能有人會認為朋友延長了病人的痛苦,是錯。
但這些臨床決定,從來也沒有對與錯之分。
誰也不會知道,注射嗎啡以後,會發生怎樣的事。

很多時候,我們的決定,是在對病人的好處 (beneficience) 和減少對其的傷害 (do no harm) 中間取得平衡。
不同的醫護,也許會作出不同的決擇。
兩難的局面,其實常會發生。

這,大概是作為醫護,最無從為力卻又不能避免的地方吧…
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- - - - - - - - - - - - - - - -

半桶水學護戰鬥記 Facebook Page:

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

微小,如此,也要用心。(二)

(Year 1 舊文)

每次上 Ms E 的課,也是一種享受。她很愛和我們分享她還在 ICU ( Intensive Care Unit,深切治療部 ) 工作時所遇到的事,讓我有無窮的得著。

那天上護理課,她和我們分享了以下兩個經歷:


Case 1:
十多歲的小伙子,身患癌症。

有一天,她發覺他悶悶不樂。細問之下,原來他覺得現在的自己,好醜啊。看著本來該年青滑溜的一張面,因為長期缺乏護理、再加上治療的影響,變得破損不堪、長滿了一顆又一顆暗瘡。

她於是就想,究竟怎樣可以幫他重拾歡顏呢?於是,她和同事從家裡把自己的護膚品、面膜等等都拿來,為他好好護理一番。

磨砂、去痘、潤膚等法寶通通都出動了。就在病房裡,為他洗臉、敷面膜,讓他的臉重現笑容。

最後他沒有康復。只是,在離開前不遠的日子,他流淚向她們說了一句:「謝謝」。



Case 2:
三十多歲的心臟科男醫生。

他,是個不可一世的人。擁有崇高社會地位的他,常常擺出一副看不起人的嘴臉。對護士,尤其沒禮貌。在他眼中,護士只是他的下屬,要聽從於他的命令。護士們,當然也不喜歡他...

二零零三那年,他不幸在工作途中染上沙士,情況很差,需轉入 ICU 。雖然 ICU 每天也會為病人抹身,但他的呼吸情況實在太差,不宜進行。

「我好想洗頭啊…」多天沒有洗頭的他頭癢難當,詢問護士可不可以讓他洗頭。
「唔好啦,你唞氣唞得咁差,我驚你有事呀…」
「唔緊要啦,就算有事我都好想洗頭呀!!你幫我洗啦!我求下你啦!!」

縱使護士們平時很不喜歡那位醫生,但此刻他也只是個無助的病人... 大家也起了惻隱之心,希望讓他好過一點。於是,她們出動了六位護士在床邊幫忙,務求讓他在最安全的情況下接受清潔。老師說,當時真的很誇張…「幾驚佢真係有事啊!我地擺定 E-trolley(急救車)係側邊 stand-by 架!」

沙士過後,一切回歸平靜。他康復出院,回到工作崗位。沒再擺起架子,反而常常請護士們吃東西。老師還記得他對她們說,「謝謝你們!那時候真的很辛苦... 衷心感謝你們的照顧!」



我一直相信,多微小的事也有它自己的價值。我們到病房實習,總希望接觸更多較專門的知識。但,永不要忘記,最基本的才是最重要。正正因為它微小,才更要用心做好。不僅是在醫院,在家、在社會、在哪裡也是。

永不要看輕你所做的事。不要看輕你自己。
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延伸閱讀:微小,如此,也要用心。(一)(壓瘡篇)

半桶水學護戰鬥記 Facebook Page:

2015年1月9日 星期五

鹽水架 與 佔位性病變:D

鹽水架 (Drip Stand),與佔位性病變* (Space-occupying lesion, SOL)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,但其實兩者感覺極為相近。它們除了本身的意思外,還分別泛指在病房裡沒有幫上什麼忙的護士學生/醫學生。
(佔位性病變 Space-occupying lesion:指身體不正常的組織,讓周圍組織受壓、移位。SOL 可以是腫瘤、血腫等等。)

作為護士學生,實習大部份的時間也是透過協助病房日常運作,一邊幫忙一邊學習。但在專科實習的日子(如產科、手術室等),所涉及的護理需要專門知識,故此大部分護理會由相關地方的護士自己負責,我們則在旁觀察。我們會笑稱自己為 "Drip Stand",因為我們一樣站著沒事幹 :D

而醫學生,從三年級開始會在不同醫院不同病房上臨床課,由教授帶領他們去看病人。他們並不會參與平常實習醫生/醫生的日常工作。另外,他們也會在有空的時候主動到病房看牌板和找病人練習。由於醫學生每次出現也是一大群人,所以他們也會取笑自己為"Space-occupying lesion"。

希望透過這文,和各位學生分享一下如何做一個好 drip stand/SOL~
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
對我來說,要做一個好的 drip stand/SOL,有五個黃金準則。

1. "Be polite, grateful and considerate to your patients and colleagues."
作為學生,未能幫忙之餘更會麻煩到病人和病房同事。謝謝我們曾遇見的病人和同事,給我們很多珍貴的學習機會:)
記得有一天,有學生來我工作的病房上臨床課。事後,病人對我說,她覺得被當成教材沒所謂,但學生在事後並沒有道謝… 也有病房同事說,曾受到學生不禮貌的對待。
我想,對身邊的病人和同事有禮貌,在別人幫忙後道謝,應該是作為學生的一大規條吧。不僅是學生,即使將來拿到執照了,對身邊的人有禮貌也是很應該的事:)

2. "Find a good place to occupy."
病房環境其實很擠逼,尤其是在冬天,到處也是額外的病床… 與此同時,病房也有不同的工作,如執床/換片/量血壓/洗傷口/派藥/開檔* 等等在不斷進行中。
作為drip stand/SOL, 盡量找個不會妨礙病房同事工作的地方學習吧。也不要一大堆學生站在一起,不要成為路障是常識吧 :D
(開檔:指醫生為病人進行某些醫療程序,如移除引流管、抽取脊髓液等等。)

3. "Privacy. Privacy. Privacy."
記緊!如果進行檢查/程序時,會展露出病人的身體的,一定要拉好簾子保障病人私隱。
另外,作為學生/醫護,不應在公開場合談論病人的情況,儘管使用了英語和醫療術語。
曾經在下班的時候,聽到兩位學生在升降機以英語和術語談論病人情況,而站在一邊、穿著便服的我竟然聽懂了病人所屬病房和情況,感覺好恐怖 :$


4. "Be tidy."

(Credits to: Medic Secrets)

有手尾是作為未來醫護的必須條件吧
記著不要讓病房同事難做,讓她們的工作量重上加重,讓大家也好過~ :D


5. "See more. Learn more. Do more. Explore more."
好好珍惜還是學生的時光,看更多、學習更多;做更多、發掘更多。
還是學生的時候,我們錯得起;但拿到牌照、真正成為醫生護士的時候,我們,再沒有犯錯的機會。
因為我們手中掌握的,是病人和他們家人的未來。

趁自己還是學生的時候,勇敢去問、勇敢去爭取學習的機會。
曾遇過的每個病人、學習過的每項知識,將來也總有派上用場的地方。
一起抓緊餘下的寶貴時光吧~ :)


共勉之 :)

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

半桶水學護戰鬥記 Facebook Page:

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

無力感

這次在內科病房的實習,遇上了三個教我難以忘懷的病人。
每一次,我也在想,如果我可以做得更好,也許他們便不會這樣了......


第一個病人,是八十多歲的老婆婆。
她長期臥床,也未能與別人溝通,身體攣縮 (contracture) 得猶如蝦米一樣。。
每天,我也會為她量血壓、為她進行鼻胃管餵飼 (Ryle's tube feeding)

某天的早上,我在為婆婆鄰床的病人量度血壓,看見婆婆像平時一樣像睡著一樣,便不以為然。
忽然間,她的負責護士發覺婆婆心跳停止 (cardiac arrest) 了,高呼:「24(床號)arrest 呀,幫手呀!」
急救車 (E-trolley) 隨即被推到床邊,由醫生護士進行急救。
可惜,到最後,婆婆還是未能被救活。

如果我可以早點發現婆婆心跳停止,也許......



第二個病人,也是八十多歲的老婆婆,情況穩定。
婆婆照完X光回到病房,我為她補量血壓。
量度血壓其間,她呈現著極痛苦的表情,手抓住胸前不斷喘氣。
我感到不尋常,便立即通知負責護士。

心電圖發現婆婆患上急性心肌梗塞。氣喘如牛的她,心臟其實已開始呈現衰竭現象。
主診醫生 Dr. S、實習醫生 Dr. D、病房護士 K 和資歷尚淺的我,趕緊護送婆婆到心臟深切治療部 (Cardiac Care Unit, CCU),接受進一步的觀察和治療。

從發現病人胸口痛,到把她送到CCU,只是半小時內發生的事。
那時候,我暗自為病人感到慶幸,因為她的心肌梗塞很早便被發現,可以盡早進行心導管手術 (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, PCI*)

那天晚上,我就著婆婆的情況,向病房同事提問了學術性問題。
短信提示聲響起,同事回答了並說,"By the way, for your interest, patient died in the afternoon without PCI done"...
平淡的一個短信,卻讓我感到十分愕然...

我以為這次,我可以從死神手上戰勝一仗;但最後,還是打敗仗了。

如果我可以更早發現,如果......



第三個病人,是六十多歲的婆婆,因心臟衰竭入院,情況嚴重。
那天早上,護士發現婆婆血氧含度 (SpO2) 突然下降至七十多 (desaturation*, 俗稱 "desat"),隨即展開搶救。
血氧含度很快便回到正常水平,但婆婆情況仍然嚴重,甚至可說是惡化了。

因發現婆婆清醒程度下降,主診醫生隨即安排病人接受緊急腦部電腦掃描 (CT brain, Computed Tomography) 以檢查婆婆腦部是否有出血或病變。
資歷尚淺的護士學生,再次得到護送危重病人的機會,一邊幫忙一邊學習。

準備好 100% 氧氣,帶著心臟監察儀器 (cardiac monitor)、事先通知其他同事去「hold lift*」,主診醫生 Dr. S(對,又是他...)、病房護士 SY 、我和負責運送病人的職員 (porter) 便展開從十樓病房到地下放射部的大長征。

我們毫不猶豫,一直向著電腦掃描的房間快步前進。
來到門外的時候,Dr.S 發現病人開始有異樣,於是我們趕緊內進。
到準備過床的時候,病人抽筋,Dr. S望著心臟監察儀器,大叫:「喂!!Pulseless VT*呀!!電啦!!」他隨即開始進行心肺復甦法 (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, CPR)
我和護士則在另一邊準備除顫器、黏好貼片予醫生進行電擊。

婆婆的心律在電擊前回復正常。但我們都知道,下一次的 VT 將隨時發生。
於是,Dr. S 決定取消進行電腦掃描,也不等待 porter 同事,我們三個直接把病人送回病房以準備隨時搶救。

升降機從地下回到十樓的兩三分鐘,彷彿是極遙遠的一次旅程。
回到病房後,她再次VT了... 經電擊處理後,我們隨即聯絡CCU,把婆婆移交他們以作出更嚴密的監察。

她最後的結局,我們也不知道。



最後我想說的是,
這種無力感,一直纏繞在我心頭。
每一次失去病人、每一次對病人無從為力的感覺,讓我十分討厭。
縱然知道生死有命,但每次與死神打敗仗,也會教我極之惋息。
每次也在想,如果我可以做得更好,也許...

這份常牽動情緒的工作,卻是我的最愛。
遇見的每一個病人,也讓我學懂如何去愛、去關懷、去付出。
謝謝你們,讓我從甚麼也不懂的小小學護,一直慢慢進步到今天的我。
更重要的是,你們教懂我如何成為更好的一個人。

我,一定會努力,好好走下去。

謝謝你們,成就了今天的我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*1: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, PCI(冠狀動脈介入治療),是大眾所知的「通波仔」手術,以治療心肌梗塞及冠心病等心臟病PCI 可以開通閉塞的心臟血管,改善其收窄的情況。

*2: Desaturation (俗稱 "desat"),意指病人的血氧含度 (SpO2) 顯著下降至危險水平。一個健康成人正常的血氧含度為 95% 或以上


半桶水學護戰鬥記 Facebook Page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alfhalfnurse

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

手術室裏的舞台 (2) - 人物篇

上回 手術室裏的舞台 (1) 提到手術室的基本運作和緊急手術輪候制度,這次則會分享一下這舞台裡的不同角色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一場成功的舞台劇,需要台前幕後的通力合作;手術亦如是,不能單單依靠醫生的實力去取得成功。

在進行手術時,手術室的每個人也擔當著不同的角色,當中包括:外科醫生 (surgeon)、麻醉科醫生 (anesthesiologist)、擦手護士 (scrub nurse)、流動護士 (circulating nurse/runner) 和手術室助理 (OTA, Operating Theatre Assistant)。他們通力合作,務求給病人最好的手術。


外科醫生
如果說病人是這場手術的觀眾,那外科醫生大概就是導演及主角。

而他們的工作,早在病人決定進行手術前已經開始。醫生會對病人的病況、術後復元程度、術後復康計劃以至出院安排等作出全面評估,希望手術能提升病人的生活質素 (Quality of life, QOL)。

手術時,外科醫生會穿上無菌手術袍、戴上無菌手套,站在無菌的手術台內為病人進行手術。他們如手匠一樣,使出精細的手藝,為病灶作出切除或修補。


麻醉科醫生
來源:漫畫《麻醉科醫師》)

上圖的概念絕對錯誤啦 XDDD !!!!!!!(外科醫生也沒有那麼凶啦哈哈哈)

麻醉科是獨立的一門醫學專科,絕不是外科醫生的僕人。麻醉科醫生負責為手術病人施行麻醉、並在麻醉過程中嚴密監控病人的狀態。故此,他們之間其實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。

麻醉科醫生,可以說是手術裡的監製。只要他們認為病人的情況不宜進行或繼續手術,手術也必須終止。有很多人以為麻醉科醫生的工作很輕鬆,其實要在擁有眾多變數的手術中,確保病人的安全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。除此以外,他們還需負責處理麻醉後遺症及術後疼痛控制的工作。


擦手護士 與 流動護士
擦手護士,是在手術途中為醫生預備及遞上器材的護士。她們同樣會穿上無菌手術袍和手套,站在醫生附近觀察手術過程並適時遞上所需器材。

而流動護士則負責拿取額外用品、記錄手術過程及用具、及其他後勤工作。她們會在手術台外圍觀察外科醫生、擦手護士及麻醉科醫生的需要並提供協助。

在手術開始前,擦手護士與流動護士會共同在器材室準備所需的手術用具,然後推入手術室準備開始。在主刀醫生縫合傷口前,她們也會一起核對手術用品的數量,確保沒有用品被遺留在病人身體內。

無論是擦手或是流動護士,對手術來說也是缺一不可:)


手術室助理
手術室助理會協助護士照顧及護送病人、清潔和預備手術時所需的儀器等,也是手術室裡很重要的角色呢!實習時遇上的手術室助理們極有經驗,也很認真的做好每件工作和照顧病人,讓我十分欣賞:)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半桶水學護戰鬥記 Facebook Page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alfhalfnurse